金控數據:無人水廠已來!
在水務行業,關于無人化的話題同樣熱烈,甚至相關的技術方案已經擺到了企業決策者的面前。
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國人民措手不及,由于無法正常上班和工作,用工量大的企業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的經營危機,核心原因就是人太多了,一旦遇到外部環境的變化,人力成本就成了巨大的負擔。最近,關于機器人、智能制造、在線教育、在線辦公等話題非常火熱,這些技術或場景的重要特點就是無人化,毫無疑問,無人化成為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的必然趨勢,成為行業技術成熟度的標志,也將成為企業發展的戰略任務,具有相關技術的企業也將在疫情之后迎來市場機遇爆發期。
在水務行業,關于無人化的話題同樣熱烈,甚至相關的技術方案已經擺到了企業決策者的面前。水務行業,是一個傳統行業,技術發展和更新相對落后,水務企業的發展也常常以穩字當頭。但是,這幾年隨著智慧城市的發展,關于智慧水廠、智慧水務的技術應用也成為行業熱點,很多大型水務集團投入資源進行相關的建設和技術研究,甚至引來了華為、騰訊、阿里等知名互聯網企業的參與。我在春節前寫了一篇《智慧水務迎來藍海時代》刊登在《中國環境報》,被人民網轉載,相關的閱讀量非常大,可見,智慧化已然箭在弦上。
智慧化與無人化在概念上是有差別的,但是又有很多相通的地方。無人化是智慧化的外在表現,智慧化是無人化的內在需求,彼此成就,相輔相成。本文重點談一下我對無人水廠建設的一些觀點。
實現無人水廠的三個條件,正如開頭所說,無人水廠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,這不是受水務行業本身決定,而是整個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必然趨勢決定的,無人水廠甚至會成為水務行業技術成熟度的標志。當然,這個過程是需要條件的,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。
一是水務行業的主流工藝技術加快成熟和穩定,這會降低運營技術人員在其中的價值,特別是專家的價值。也就是說,一般人就能搞明白的事情,是實現無人化的一個條件;
二是水務行業的裝備技術加快國產化和智能化,國產化意味著先進技術的成熟和普及,智能化意味著知識經驗的內化,這也是實現無人化的一個條件;
三是水務行業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加快標準化,沒有這個條件的成熟,就依然是專家時代,就必須依賴人,就難以實現無人化。我們國家的電網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范例,全國執行統一標準,效率極高。
無人水廠的建設內容 在無人水廠建設的過程中,基本要求是取消人的崗位,可以大體分為兩類崗位,一類是生產崗位,執行層面的,一類是管理崗位,或者說專家,是分析決策層面的。取消生產崗位的技術是最成熟的,以自動化控制系統、智能裝備系統、水質在線檢測系統為基礎,但是這部分的投資也是最大的。取消管理崗位,需要建立統一的標準和體系,需要建立智能化的決策系統,這部分是最難的,但是做好了是投入產出效益最好的,也是無人水廠體現智慧化的核心部分。如果簡單羅列一下這些重要的組成部分,包括:泵房、風機、膜組、污泥脫水、加藥、消毒、配電等智能裝備系統;智能水質在線檢測系統;全廠自動化控制系統;智能安防與人員管理系統;生產決策和應急管理系統;專業化維保外包服務體系。
(圖為2016年在清華大學舉辦污水處理未來自動化國際研討會發言照片)
從無人水廠的重要組成部分來看,涉及到的工藝裝備是較多的,也是較為復雜的一部分,但是,這部分又是有我們國家完整而先進的制造能力支撐的,挑戰并不大。對于大多數水廠來說,改進空間非常大,要做好這些基礎工作,需要從小處著手,從小車間、簡單工藝、基礎崗位、一線崗位開始,逐漸實施,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。
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上,我預計未來會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,這些技術路線是由產業鏈中的角色決定的,可以歸納為五大力量,包括設計院、投資商、運營商、工程商、智慧水務集成商等五個產業鏈角色,都可以站在自己專業的角度提出無人水廠的建設思路,這是行業進一步發展的動力。
如果要對無人水廠的建設進行一個時間上的預期的話,我還是比較樂觀的。在2015年,我在E20舉辦的水業技術論壇上提出,五年內(到2020年)將出現無人水廠。到今天來看,我更加確信無人水廠的發展趨勢,預計從2020年到2022年是百花齊放階段,從2023年到2028年是大浪淘沙階段,從2025年開始,將出現新一代水廠,我國水務行業技術將進入現代化水平。
圖為2015年在E20水業技術論壇上的照片
無人水廠已來
綜合來說,無人水廠的成功建設具有非常高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。短期效益就是降低人工成本、管理成本、提高生產安全性,長期效益是延長資產使用壽命、提高資產收益率,無形的價值包括提高水務企業品牌美譽度、提高資產快速擴張能力、提高抵御外部風險能力等。我相信,經過這一次危機帶來的全行業思維洗禮,無人水廠的建設將開始加速,我們拭目以待。
金控數據是注冊于中關村核心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,主要從事智慧水廠、智慧水務系統開發和運營,致力于提高行業智能化水平,改善人們工作的環境和方式。公司是中關村“瞪羚企業”、海淀區“海帆企業”、北京市專利試點單位、北京市軟件企業、中國水協智慧水務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單位,擁有強大的自主技術研發能力,承擔了十三五“水專項”重大科技研發項目,已獲得20多項發明專利、60多項軟件著作權、2項北京市新技術新產品、2項首臺(套)重大裝備示范項目,并獲得了啟明創投與中信建投兩家知名投資機構的風險投資。